粉煤灰陶粒在我國的研制與生產應用始于20世紀60年代,至今已將近50年。曾先后在上海、山東淄博建立
立窯試制陶粒,1966年,我國在天津市硅酸鹽制 品廠建成我國第一條工業化粉煤灰陶粒生產線,用燒結機生產粉煤灰陶粒。20世紀70年代是我國陶粒發展的高峰時期,但由于當時我國陶粒應用市場還沒形成, 因此陶粒的發展受到了定的限制和影響。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,我國開始重點發展
回轉窯法脹陶粒,以黏土和頁巖為原料,產量不斷上升。由于黏土,頁巖消耗 自然資源,雖制品超輕,但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。進入新世紀之后,我國陶粒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,粉煤灰陶粒獲得了空前的發展,并出現了節能型免燒 陶粒新工藝,陶粒年產量大幅度增長,目前 我國成為世界粉煤灰陶粒生產大國之一。
粉煤灰陶粒具有質輕、保溫、隔音、強度大、吸水率低等優點,可以作為建筑砌體填料,替代天然石子、頁巖陶粒和粘土陶粒,配制輕質混 凝土制成新型墻體材料,具有節能、利廢、環保等優點。經Gg內建材院檢測,粉煤灰陶粒強度可達8~10兆帕,堆積密度700千克/立方米,吸水率小于 14%,均達到或高于Gg內有關標準。因此,粉煤灰陶粒具已被廣泛用來配制各種用途的高強度輕質混凝土。根據需要,可以配制不同標號的素陶;炷梁皖A應力 陶粒混凝土,可用預制、現澆、滑升模板、機械成型等施工方法,制成隔熱圍護、承重用構件、粉煤灰陶?招钠鰤K、多孔磚、地面磚、標準磚、保溫隔熱墻板等高 強輕質新型建筑材料。
粉煤灰陶粒生產線,是以90%的粉煤灰作原料,添加較少量的粘土或輔料,經工藝成球,利用粉煤灰中微量未被燒盡的碳,采用多層箱體移動焙燒新工藝,自然焙 燒而成高強輕體陶粒。目前我國粉煤灰陶粒生產線的生產設備大多采用的是工業回轉窯粉,整套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、投資少,市場前景廣闊。采用回轉窯工藝生產 高強粉煤灰陶粒,所生產的高強粉煤灰陶粒用當時的混凝土配置技術已達CL50和CL60。采用回轉窯生產工藝的粉煤灰用量視粉煤灰和粘結劑的性能而定,粉 煤灰摻量一般在70%~80%之間。為防止料球在運動過程中破碎,故粘合劑的用量比燒結機工藝約高8%~10%。而采用燒結機工藝生產粉煤灰陶粒,在我國 雖有30余年的生產經驗,但其產品性能達不到高強陶粒的指標。英國萊泰克的燒結機工藝技術,據資料介紹其產品性能達到高強陶粒的指標。大慶地區已引進此項 技術,建成規模為年產30萬m3粉煤灰陶粒廠,希望通過這條引進線把我國燒結機工藝技術提高到一個新水平。